熱門文章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10英倫遊記(五)

以為是一個蠻hea的星期六早上,原來我計算錯誤了。早上吃完了早餐出來,發現原來昨夜下了一場“小雪”。看看連停泊在街上的車輛也都給覆蓋上一層薄薄的糖霜。



走進公園裡,地上盡是雪白色,冬日氣氛甚濃。幸好我穿着僅有的羽絨外套,還可以抵擋一下寒流的侵襲。



說明今天是血拼日,當然少不免要逛店舖。我一口氣走到Oxford Street上的HMV繞了一圈。英國的DVD還算便宜(雖然我只買了一套Documentary)。之後,我便從Bond Street Station 乘 Tube 到Marylebone Station,開始我的Outlet旅程。轉車途中經過Baker Street Station,多手拍下月台上福爾摩斯的標誌。



Baker Street 站附近有一個Sherlok Holmes 的博物館,上次有幸參觀,我覺得蠻有趣的,裡面有個工作人員專門負責講解福爾摩斯的故事,他跟屋內的擺設簡直合襯極了。我在此推介一下。



在Marylebone 站可以轉乘到郊外Bisester North的列車,車程大概一個多小時。之後再乘搭接駁小巴便可到逹Biscester Village。

這段時間剛好有比較多的減價,所以到處都是來購物的遊客。在Biscester的Bally Shop裡,給我再次遇見一位來自台灣的售賣員小姐。上次我們來這裡時,她提供了體貼的客戶服務,令人印象深刻。這次重遇,我們便聊了起來。原來小姐平日有另一份正職,現在只有在假日才會來這裡兼職。她更自言自小便已經移民到英國,現在正計劃着多幾年便會準備回流台灣。談話直至我買完東西後才愉快地告一段落,幾次對話後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有夠奇怪的,這就是老生常談的萍水相逢罷。

這次血拼還有一點兒收獲,大多數都是鞋子,還有平日用的包包。當想到賬單到來的一日,我的頭不禁疼痛起來。

下午三時多我才回到酒店,轉身又約了阿祖伉儷在Sloane Square 和Knightbridge等地購物,(雙手舉頭)這次我沒有買東西啊!只是陪他們逛了一圈。

晚上到羅曼兄家裡火鍋,途經St. John Woods Station,看見站外有一間以Beatles命名的咖啡室,於是順手又拍了下來。



Beatles的足跡在英國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我在Edinburgh愛丁堡停留時,便看見一間酒吧有Beatles全體成員的簽名。而原來他們的錄音室便在倫敦的St.John Woods附近。我一心要來朋友家中作客,現在反而更像旅遊團般隨意觀光。





大伙兒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火鍋的菜色很豐富,不經不覺便過了四五個小時。我離開時已經十一時多了。我乘着通宵巴士回到Oxford Street大街,再步行回酒店。

What a day. Quite a full, tiring day.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10英倫遊記(四)

在倫敦上班的日子裡,每天都要乘搭世界聞名的Tube火車到位於Canary Wharf的公司。Tube的特色是:車廂超細,但是乘客數量卻超級多,繁忙時間車廂裡比沙丁魚罐頭還要擠。

跟香港地鐵一樣繁忙的車廂裡,倫敦上班族彷彿跟香港的打工仔沒有兩樣:聽歌,看報紙,玩小遊戲等等。我當然入鄉隨俗,打開Robbie Williams的最新大碟 Reality Killed The Video Star。大碟算屬Pop,Disco Song 類型,在倫敦天色灰暗的早上,收聽這碟可謂非常恰當,可以振奮精神。在英國聽英國歌手唱歌,感覺也蠻不錯。



英國跟澳洲一樣,牛肉和乳類有關的產品特別美味,我抵逹首天便已經在超市買了芝士和乳酪放在冰箱裡作小食。昨晚和今晚更出外晚膳,一嚐久違了的新鮮牛扒。

昨晚找到許久不見的阿莉朋友,一起到Park Lane Marriott 酒店所屬的一間餐廳(140 Park Lane)晚膳。剛好餐廳正在做特價,於是我便點了一客Medium的Ribeye Steak(10Oz)。入口時牛味十足,恰到好處。那一整口牛油香的感覺,還有點像吃到蒜蓉包裡的牛油的感覺。我十分滿意。Yum Yum。



至於今晚則收到阿祖兄的邀請,到公司附近,英國名廚Jamie Oliver所開的Jamie's Italian (Canary Wharf)吃晚餐。這位英國名人的餐廳真是坐無虛席,幸好我們有阿祖嫂預先拿了位置,才有機會一嚐這裡的菜色。



我對食物一向不挑剔,點菜更是No Brainer。既然美味牛在英國如此普遍,今夜何不再來一客Ribeye?只可惜那位娘娘腔的美國男侍應跟我說剛剛沒有Ribeye,我只好退而求其次,點了一客Sirloin Steak(當然是Medium)。其間我們還吃了Pasta,沙律和Brownie。加上久別重聚,我們都過了很盡興的一晚。

我週末的行程轉了:我決定輕輕鬆鬆的遊覽倫敦附近的地方:Cambridge,Oxford,Windsor,Stonehenge,Bath 和Biscesteor等地(Biscester不算旅遊,只算shopping罷了)。我只希望悠哉地渡過這兩個週末。

今天天氣開始有點冷了,下午時還下了一場大風得向橫吹的冰雹(但只維持了十分鐘左右)。看來週末要多穿點衣服了。

P.S Look forward to 明晚羅曼兄家的打邊爐大會!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2010英倫遊記(三)

一月廿六日,在倫敦總部的第二天,我過了難忘的一日。

早上起來打開電視機,知道今天是一月廿六日,澳洲國慶日。另一廂又說英國連續幾季GSD回升,技術上來說國家已經走出了衰退。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之後我來個熨襯衫,怎知道一個不小心燙到手,需要動員酒店職員為我包紥傷口。手上纏着紗布,傷勢好像很嚴重一樣。

來到火車站,好多人喎!趕上車後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凶兆Omen,我看到很多傷殘的人:有一名盲人剛剛下車;車上有一位坐輪椅的女士;還有有位扶着拐杖的年輕人;再加上我,真是滿屋都是殘缺啊!

到公司裡,我終於看到了我們的新同事,他是一位中年男士,有點白頭髮,也蠻友善的。我跟他談了一整天有關公司的運作,東拉西扯,不亦樂乎。

下班時,金絲雀站的火車居然停駛!幸好還有新同事帶我徒步到另一個DLR站上車,繞了一個大圈才回到市區。短短十五分鐘的車程,最後我要整整一個鐘頭才可以回家。回想香港的地鐵服務,這裡比起來真是要汗顏百倍。

多事的一天,但這也就是我所認識的倫敦。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2010英倫遊記(二)

這次旅程雖然剛剛才開始,我已經有幸連絡上多位朋友:昨晚我才跟同鄉羅曼兄晋晚膳,得悉羅兄已經訂婚,恭喜恭喜。早上又跟我以前project的拍檔大力兄喝咖啡,有一整年不見,他依然從事contractor這崗位,樂此不彼。中午跟同學周經理吃午餐,看來他有留在英倫的打算。下午還跟一位在日內瓦工作的同事通了一趟電話,我們還可能有機會一起遊歷比利時,很是期待。晚上又和皮阿祖吃晚飯,又一對朋友準備結婚,再次恭喜恭喜。

今天第一天上班,便可以見識當地的好同事做事如何周到。我甫到公司總部,向接待處查詢有關我的到訪,居然無人知曉!之後要勞煩我的好同事到大堂接我。上到辦公室,還攪不清那一台電腦是供我使用。最後,還不知道原來我的seccurity pass 已經準備好。一大清早盡是一塌糊塗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新同事今天請假,基本上我手頭上沒有太多的工作。坐在商業區的大樓裡,但四周均沒有認識的人(其他人完全是跟這次旅程扯不上關係),又不能跟香港的同事通話(他們已經下班回家睡覺了),心中不其然有一種孤獨的感覺,很是奇怪。

還有一件趣怪的事,我在同一層辦公室裡,分別認錯了兩名同名不同姓的同事,也有夠糗的!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2010英倫遊記(一)

昨夜抵達倫敦,天氣比想像中要好,大概有攝氏五度左右,也不算是太冷。

酒店處於市中心,在Grosvenor Square的隔壁,比起住在Canary Wharf附近要方便得多了。先來看一看房間,這裡就是我未來三星期的住處:


慶幸我還可以上網,Facebook同寫blog。




到外地工幹已經是第三次,第一次忙到抽筋,第二次仍然是忙到抽筋。這次慶幸可以先休息一天才上班,至於工作會否如常忙碌,we'll find out soon。

早上醒來,一邊吃着豐盛的早餐,一邊看着報紙上有關海地地震的消息:


吃完早餐後,我決定到外面走走。酒店正對着寧靜的Grosvenor Square:


原來Grosvenor Square 附近全是記載着和美國有關的故事,在公園的一角便建有一座小花園:The Garden。是為記念在九一一事件中犧牲的英國公民而建:


記念碑上面記着:Grieve is the Price of Love。我不清楚這個小花園有沒有其他政治上的象徵意義。但我在記念碑下便發現了一張聖誕咭,是一名父親寫給自己的女兒:

Karlie,

My little angel, miss you more.

Love,

Dad

父親對逝去的女兒的懷念,不言而喻。


西方的過度膨脹和對第三世界的巧取豪奪,導致這次伊斯蘭原教旨對美國的游擊突襲,在失去幾千名華爾街精英的生命的同時,更加有成千上萬的親友為他們婉惜。英國是美國在反恐行動中共同進退的拍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均有相當的傷亡,這些傷亡相信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仍然會持續。


坐在小花園的一角,遙遙看見前美國統總羅斯福和艾深豪威爾的銅像,正對面則是守衞深嚴的美國大使館。

美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是世界上很多人響往的地方,更加在蘇聯解體後能夠對世界指點江山,獨領風騷。但自從九一一這個象徵着新一類型的戰爭模式出現後,美國好像給扯着後腿一樣,對中東的事務好像進退失據,世界大氣候亦為之一改。

在這個公園裡,我看到一個威風澟澟的國家,冷不防給摑了一巴,而她的子民則承受着和自己親人天人永隔的滋味。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我也來談《UP:沖天救兵》

剛剛在飛機上看完了Pixar最近出品的《UP天救兵》,覺得故事很感人,自己十分喜歡。這是一個有關夢想、愛情、親情、友情的故事。我大力推介。

故事以老人家Carl卡爾起始,在其青梅竹馬的老伴去世後過着獨居的生活。他幼年時和妻子曾經一起許下宏願,要到南美洲一處名叫Paradise
Falls
天堂瀑布的世外桃園生活。可惜事與願違,婚後雜事繁重,直至妻子去世時都沒有完成心願。於是有一天,卡爾鼓起了勇氣,把氫氣球捆綁在自己的房子上,帶着妻子未完成的冒險日記,決定要連人帶屋一起飛到Paradise
Falls
,了卻妻子未完成的心願。其間他遇上了為要成為資深隊員的探險隊小男生Russell羅素,一起展開了探險旅程,當中兩人發生不少烏龍趣事,加上可愛鮮艷的Snape沙錐鳥Kevin和笨笨但會講人話的小狗Doug,使到情節更加令人捧腹。


當開始看見卡爾年老固執的造型時,很是有點股神巴菲特的神髓,及後隨着劇情的推進,可以看出卡爾埋在心裡頭的活力。還有,他的面部造型十分有趣,可以看到有一個正方形(面形)包着一般個三角形(腮線)之後再包着一個圓形(鼻子),有趣得很。而當Russell這個黑頭髮單眼皮的小胖童軍出場亮相,一看便知道這是一個亞洲小孩的模型。老與幼的配搭,東方與西方的組合,為大家譜出了一段搞笑而有趣的經歷。


 天救兵》切合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不落俗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包括:土地被大財團想盡辦法收購,然後大興土木;年老長者住進老人院供人照顧;單親家庭對孩子造成他自己也說不上的傷害。然而,電影始終帶給觀眾們想像空間:飛行於天空的小房子;天堂瀑布的美麗景色;大鳥Kevin與她(沒錯!Kevin是個女的:P)的孩子們可愛的身形;巨型熱氣球飛船;還有會講人話煮菜操控戰機的狗狗們,都一一登場


我覺得故事中帶出最重要的一點是: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your
adventure!
要活出精彩的人生,永遠都不會太遲!看見卡爾為了完成自己心愛的妻子的心願,甘願在老邁之年作出匪夷所思,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冒險旅程。就好像肯德基的創立人,在自己知天命之年還四出推銷自己獨門的炸雞技術,以期創出一番事業。這一種精神確是值得我們學習。記住: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anything you wish to achieve


片中還有另一種態度令我欣賞,便是卡爾和羅素在自身遇到的問題上(老伴辭世;父母離異),都沒有選擇迴避,沒有氣餒,恰恰相反,他們以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未來,互相扶持。世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是在我們所掌控的範圍之內。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時刻做好自己,愛惜自己(唏,我這獨一無二的身份可是珍貴得很喲!)。世上沒有人需要對你的行為負責,自己也不要妄想埋怨父母兄弟姊妹伴侶朋友要對你(的不幸)負上什麼責任。意志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便盡可能讓自己所擁有的做到最好,活出最精彩的人生。

隨着電影情節的發展,也讓卡爾對自己「冒險旅程」作出了反複探索。原先他以為將房子搬到天堂瀑布後便一了太太生前的心願。當他經過了重重困難並實現了這心願,重新坐下審視太太那遺下未完成的冒險日記時,才發現後面的篇幅,已經被她和卡爾雙雙渡過的觀樂時光的片段全部填滿!在末頁,太太寫下了一句話:感謝你帶給了我一個精彩的冒險旅程。現在,就讓你尋找新的旅程吧!卡爾很是感動,也想通了:一場相識,一番相濡以沬的生活,也就是最豐盛甜美的旅程了,有沒有到過天堂瀑布已經不再是什麼大遺憾。卡爾在扔失了自己的房子後說了:It’s
just a house
。這房子載滿了卡爾和妻子的生活的美麗回憶,但最終它也只不過是一所房子。失去了,也不必可惜。因為,最美的回憶已經長留在自己心中。


這是一齣陽光故事,哪怕你再愁雲慘霧,看了這齣戲後,你便會覺得自己的問題,其實可能沒有什麼大不了。



http://durianism.net/blog/img/up03.jpg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成功的聖誕禮品包

今日來寫一個短的。

今天是二零一零年第一天開工,整天活在茫茫電郵大海中,匆匆忙忙的便過了一天。當中最令我感到高興的,便是知道我所幫忙的社企,於今年的聖誕禮品包的銷售額,較去年大幅地增加了一倍!果然,我們多個漫長的會議是沒有白費的!

由於這是一個蠻老的消息(是去年平安夜所發出的,唔,我離開公司的mails也真是蠻久的),原來大伙已經決定了於今晚慶功。有幸我趕得及回覆,參加了今晚的火鍋宴。

火鍋吃過,閒話說畢,人也蠻踏實(也有可能是豬骨湯作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