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又愛又恨:使用iPhone輸入中文的二三事

21-Apr-2013 更新-我目前已緩解流動中文打字的問題,詳見另一篇文章:我的Note2 + Go Keyboard組合


iPhone果然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由它的推動之下,將手機帶到全螢幕、脫離鍵盤的新時代。新一輪的手機體驗正式開始,同時間也將整個手機產業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競爭水平。

我對於在iPhone上使用模擬鍵盤的英文打字效率十分滿意。首先,螢幕的反應極快極好;另外,它擁有自動改錯功能,絕大部分時間都能找到原本想打的字,最適合改正男士在使用iPhone的小螢幕時容易按錯旁邊字母的問題,令到iPhone這部精巧的機器都能夠流暢有效地處理文字。

至於中文輸入的效率,我一直希望能夠達到輸入英文那樣快捷,這也是驅使我學習倉頡的初衷,希望可以透過英文鍵盤快速地打出中文字。倉頡平均需要輸入五個字碼才能找出所需的中文字,而只要在其中一個碼出錯即永遠找不到所想要的字。這時,iPhone的英文改錯則毫無用武之地(可惜、可惜)。而我在iPhone上則要小心奕奕,確保我在這個小小螢幕之中所按下的每一個字,都是我所想要的字碼。因為經常的按錯字,中文輸入的速度整體被拖慢下來(當然,這比起使用手寫筆劃的認字已經要快得多)。在心煩氣燥之時,我更希望立刻在鍵盤上打字,有時更乾脆乖乖坐在筆記本將一粒粒的中文字敲打出來。

話雖如此,iPhone還是可以有效地在平日忙碌的生活中,有效地幫我記下一些靈感。用得其所,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工具。

這就是我暫時遇上的兩難局面。也許,我還沒有遇到一款可以在iPhone使用的完美倉頡輸入程式?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第四屆特首選舉完結篇

今夜,三月廿五號,第四屆特首選舉終於告一段落。梁營在當初完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在最後卻擊敗有多方商家及地產商支持的唐營。

以鐘庭耀博士為首的港大民意調查中心,也於早一天,即三月廿四日完成了全港市民的一次自發性的投票(323 Pop Vote)。這一次民間性的實驗,某程度上是市民對黑客入侵港人選舉網頁後的強烈回應;另一點則是香港人對小圈子選舉的不滿而發聲。最終臨時應變以人手投票的及效率(典型的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持續業務運作規劃),以及為數十多萬的投票人,耐心而文明地在十七個票站排隊等待,足見香港人的人文質素以及靈活變通,絕對值得讚揚。而超過半數的白票,亦已經嚴厲地發表了他們對目前特首選舉制度的不滿。

除了以上必要發出的聲音外,香港的當前急務,依然需要一位人物去帶領香港去迎接未來。就算以港大的民意調查的結果,撇除一半的白票,所剩下有投票給候選人的,依然以梁振英稍高一線;更遑論在選委會的六百多票對三百多票的懸殊賽果。

另一樣香港人可學習到的是:政治從來都是和利益環環相扣。今天的現場直播,就正好見證了一群又一群的團體,看見自己當初支持的一方失勢後,便不惜倒戈向勝利一方搖尾,秋波暗送。當中少見情義存在。這是因為:1)埋堆者相信他們根本不能操縱這場遊戲的賽果,當不能勝過它,不如就加入它,越快越好。2)選委們中不乏商界奇才,商道從來就是以利為最終依歸,方能將資源同得最為其所,至於做得過於明顯造作核突,只是個別人士高手低手之分而已。

而今次選舉的結果同時也帶出一個副訊息:就是在香港横行壟斷的商人們,在中央面前也要俯首稱臣。

至於保皇黨在最後關頭起到票源傾倒一方的帶頭作用,誠為其中關鍵。可惜在選舉中一直未能跟中央心領神會,自然流露配合之情,做個不着痕跡。反而要温總道出天機才做嘢,領黨人年邁而暮氣重,不如交棒給新晋之李氏更有朝氣活力和現代感。

在這場選舉中,泛民以及激進民主派均已為自己的立場發了聲,可惜無足輕重,不能左右大局。

每到選舉關頭,也就是讓候選人向公眾承諾將會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重點是要透過如何變來到抓住人心。面對兩位建制派候選人,立時會給予人兩種意識形態:唐營有商界地產界金融界熱烈支持,亦會因其掣肘而難有作為和改變,因而在曾特首任內一切未解決的問題,也難望有解決之日。另一方的梁營則令人有會矯枉過正的記錄,可能會因動作多多而天下大亂。

所以兩者當選的情況,雖然在中央早已設好的大框架下鮮有大作為,但屆時香港人的矛盾着力點會有所不同:若唐當選後貧富懸殊情況有可能惡化下去,仇富情緒加劇,香港不同族群將會面臨撕裂的局面,不同的標籤(富人、低收入人士、八十後、九十後、新移民、N無人士,等)會繼續傷害港人之間的感情。若梁當選,而他若又如大眾所預測的一樣,硬推廿三條又或者封殺各項現有自由,這會損及絕大部分的香港人,屆時香港人則反而會團結去抗拒及抵制從外而來的迫害。

行文至此,梁特首即將上任,很有可能如蔡子強所預料:以目前的民望,他和領導班子以及香港市民,沒有一般的施政蜜月期。他必須精神抖擻,在短、中、長期均要有相關的對應策略。當前急務,要向多個重要勢力伸出橄欖枝,擺平各方利益而不會自縛手腳。尤其在公務員團隊上,要穏定軍心,不能夠以昭名遠播的前公務員高層們出任要職,帶領大隊(這將會是超錯的抉擇)。在短期內,應該解決雙非和房屋問題。中期(首五年內)以振興經濟為主,絕應少觸及法例有關的改變,更要以這五年間的經濟成就來支持自己的高民意度,好讓在2017一人一票的特首選舉中連任。

香港依然是樣板中的樣板,當中的值價十分珍貴,稍有智慧的領導人都不會毀掉眼前的磚頭而嚇跑身後的珠玉。大家不應以世界末日來看待事情的發展,堅持和信心是不可或缺的燃料,也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29698_22197.html#p=2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突破一萬大關:「是你,所樂」多謝大家

感謝大家對「是你,所樂」的支持,這個博客在這三年之間吸引到超過一萬個眼球。對於人氣blog這個數字可能微不足道,但這無疑是對selesulu的一個重要支持。

還有很多的書要看;很多美麗事物要欣賞;很多一鱗半爪的意見要分享。就讓小弟以此支持為精神動力,繼續在「是你,所樂」中和大家分享。

謝謝大家。


http://www.123rf.com/photo_7612815_gift-box-celebration-design-element.html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特首選舉的故事

看了昨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候選人的辯論。當中令人捧腹(有興趣重温者,不妨到香港電台網站,或YouTube中搜索),往後一想不禁令港人唏噓。

有關2012的特首選舉,傳媒近日舖天蓋地地報導着。可惜的是,所報導的卻並非有關候選人對社會民生的種種看法(慶幸地還有胡恩威所主持的<我要做特首>會談論到社會、政制、民生等事宜),而是專注於揭發候選人的陰私、感情生活和貪污舞弊之嫌疑。這一系列與政綱無關的題材不斷充斥着社會的大氣電波之中,而其他相關的新聞篇幅也因而變短變少,彷彿全世界也正在關注着特首選舉這件世紀大事上。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正在進行着政黨交替、政權接班的2012年,香港特首選舉只是小事一樁而已。

同時間,大眾關心個別候選人的花邊新聞遠多於他們的政綱,每日茶餘飯後便將這些八卦津津有味地品評一番。他們更開始潛意識地覺得自己在這場1200人的選舉當中能夠參與,能夠以個人之喜惡去投上神聖的一票;就算不能夠直接投票,也可以以某種形式去表達意見,如上街遊行等。

至於在幕前的候選人,則已經進入指名道姓,互揭對方不是的謾罵境地。或是在鏡頭面前醜態百出,低智慧地爆肚,全無政治領袖的風範(反觀習總訪問第一大國時流露出的風采,真天壤之別)。因而一開全民惡攪創作戲名之風(最新紀錄:昨夜3月16號的辯論剛完結不到兩小時,網上立即風行流傳着最新制作的高登神獸卡:主場)。而另一廂的陪跑候選人則如馬評人一樣,對於其他兩位候選人的言辭都要解讀一番,好像在給予大眾選舉教育,而唯獨沒有給自己的政綱演述。




傳媒在這次選舉之中同時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首先,他們緊貼各候選人的行踪,務求全程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再則替他們每人一一翻查舊賬,若找到丁點過失便將之全程披露於白日之下,並要求當事人作出交待。大眾早已受狗仔隊的八卦新聞長年洗腦,報道八卦的情況亦有增無減。當然,每一次突破性的披露都代表着有關媒體的銷路節節上升,大眾的眼球也被自己喜好的花邊新聞所吸引着。另外也不排除各報章傳媒各有自己所擁帶的候選對象,以其喉舌為某候選人暗中搖旗吶喊,選情變謾罵的情況越演越烈。中央政府雖說沒有正面介入事件,但亦以自己在港的官方報紙向大眾呼籲應該對政綱關注,而非互相抺黑。

以上所有現象,都可以反映香港的政治活動比起西方的一套選舉及政治交鋒還是尚待成熟,有欠火候。這裡沒有充滿魅力、令人傾倒的政治家,可以隨時隨地步上講台向民眾發表自己的政見(哪怕只是有說服力的信口雌黃)。自從回歸以來,董(華商)乃至曾(公務員),都沒有一個能夠在這個政治圈的娛樂事業中長袖善舞,發揮政治領袖應有的魅力。當然,香港這個地方自開埠以來,主流的政治體系從來都不是獨立運作。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未必能夠自動引領政治的發展,而法治社會亦不代表人民擁有絕對的自由。

政治從來都不是乾淨得一塵不染,背後有多少不為大眾所知悉的骯髒手段在玩弄着。畢竟,馬英九之流在芸芸的政治場所中從來就沒有幾個。也許正好趁着這次特首選舉,讓我們在隔岸觀火的情形下,重新調整對參選者純結無瑕的形象的期望;還有就是緊記着那句老生常談:兩害取其輕,這就是我們選舉領袖的宗旨。講到遺害,還好香港的政治並未有如台灣那種千絲萬縷的黑金操作。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各式各樣的壟斷和霸權在各自輸送着利益。這一個局面,絕對是下一任特首所要面臨的處境,以及其有沒有能耐及決心打破目前這種惡性循環。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都總要踏出第一步,就正如選舉香港領導人一樣。我們一定要對將來能夠真真正正以普選選出香港的領袖帶有正面的期望,就當這次2012的選舉為所要準備的熱身賽,眼睜睜看到香港的政治人才是如斯缺乏,從而自強發奮,讓今天的笑話換成明日更充足的準備。

作為一個供給台灣民眾參考的樣板城市,香港其實是有機會在一定的規範之下,作出一些有利民生的根本改變,這可能就要視乎未來特首之魄力矣。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為了烏托邦而犧牲的尖子們:再談辛亥革命

再談一下辛亥革命的事。

在那段清末民初的烽火歲月裡,那些投身革命的先烈,究竟是什麼在影響着他們,在捨卻生命財產之下也矢志要推翻滿清政府?他們身處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重複的歷史走到了轉角位

以中國傳統的君主制度來說,道光咸豐那段時間,雖然說不上是最燦爛輝煌的日子,但和兩千多年以來比較,也不可以說是最黑暗的時代。根據香港電台podcast:《古今風雲人物-曾國藩》裡,清朝當時並沒有其他朝代所面對的典型亂局;宦官亂政,外戚專權,軍閥割據等局面。但地方的腐敗還是少不免衍生出太平天國、捻軍等地方動亂。

然而,那時的整個大形勢和局面改變了:中國要應付的外來侵略,不再是來自於週邊那些單靠冷兵器和快馬的游牧外族,而是那些遠渡重洋的歐洲列國。除了俄國和日本兩個鄰近國家外,他們大多是從萬里涉水而來,原不太有佔據割地之心。他們在資本主義的過度擴張底下,需要不斷尋找新地方經商,以消化他們過剩的產品,擴大其市場;再而尋找廉價的資源以供其製造商品。但倘若那一方土地的軍事力量跟當時西方文明相差太遠,那麼他們便會毫不留情地進攻佔領,以供其遠在海外的宗主國服務。就像消滅印加帝國那樣;又或者殖民統治印度。中國,就是在給西方看成是個外強中乾的病胖子情況下(尤其是在經過甲午戰爭之後,國家衰落之勢盡顯於列強眼中),才給人家動了念頭。

當時中國積弱的情況是:每戰必敗,每敗必賠款,國土被迫開放割讓,列強虎視眈眈,實業及軍事技術大幅落後於人。而當時的一批先進青年已有機會跟西方文化接觸(或在香港等遭開放通商之地,或飄洋過海到他鄉謀生之華僑):學習洋務,了解西方的思想體系,宗教思想,經濟模式等等。當中有主張透過平穏務實的政治運動-保皇改革(如康有為梁啟超等),希望對當時幽暗的政治形勢能開出一片天地。但帝制已歷千年,流於表面的革新難以將將傾之大廈一時間扶穩過來。於是有一批矢志要打倒滿清政權的革命黨的志士出來(就是以孫文為首的革命黨),以武力奪取各省自治權為目的。

革命之志士
反清,在當時也就是造反,是要推動新秩序的行為,但勝算渺茫,失敗則人頭落地。這種義無反顧的行為大概也就有點像今日恐怖分子的意味。我想大概會有三類人參與革命活動:第一種是被蒙在鼓裡,給人唆使但不知自己在做着革命的事,成了革命的工具;第二種是自己知道正在造反,也知道失敗的下場,只是生活太過艱苦,革命總好過給勞役至死,這有點官迫民反,揭竿而起的意味。

而最後一種人,也就是在社會上層的一些人,他們有知識也有理想,絕對有能力在這亂世中游刃有餘地安身立命。然而,他們選擇了改變目前的政治體制,加速歷史巨輪的轉動。決心做出於己有害(事敗後會身首異處,連累家室)但有益於國家的事。這群人物願意耗盡自己的家財、時間以致性命,來推動革命活動,這後便一定是有着一股意志去推動他們去做以上的一切。這是一種什麼的價值觀呢?是數千年流傳下來對作為龍的傳人的自尊?對儒家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還是對亡國有迫切的召喚?

反清復漢?
若說在滿清晚年在用反清復明復漢,為口號,那只怪:一)起事總要有個名目,族群分化的口號就算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屢見不鮮。二)則是滿漢的同化制度攪得依然不夠徹底。雖然自康雍乾時代便已興起學漢文,辦科舉,讓漢人子弟投身於讀書中頭奬的名利場裡,但權力的中心依然為滿人牢牢抓住。直到晚清時人才凋零,才起用從團練而成名的漢人曾國藩。再加上多年的文字獄,漢人始終不能超脫某個階級地位。但太平天國是反滿反清,而革命軍也是反滿反清。

革命黨人材的累積
還有就是革命人材的累積。正如其他的事情一樣,所有事情全非因為孫中山創立同盟會而起。原來後面有從輔仁文社開始,至興中會、興漢會等。在每一個團體的融會,慢慢將各個團體的人材統戰,向着同一個目標前進,而影響力也逐漸變強。最後在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蒙難後,才一躍而成為外國人眼中的民主明星,從而才有足夠的知名度去召集中華各地而成為同盟會。當這群決定尋找新世界的人增加到一定的數目之後(Critical Mass)星星之火也成為燎原之勢也,而改革的潮流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當然,這場革命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是無數性命的犧牲,而當中更不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志士。想念至此的確令人唏噓。

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
事過境遷,帝制已經在我們有生之年消失了。那些革命先烈已經為了新的共和道路所貢獻犧牲,舖出這條世界大潮均要走之路。當我們可以隨意呼吸空氣時便不把空氣當一回事;同樣地,從帝制之中解放出來的我們是幸運的,卻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當然,國家政制尚未達至完美境地,前面的路途仍然漫長,要如覆薄冰地前進。

這些刻骨的歷史,我們實在不應忘卻。


http://upfile.kdnet.net/UploadFile/2010-3/2010321115747737.jpg

歐、非、亞、澳的交流之夜:來自遠方的新鄰居


在Facebook的一張照片上,我留了這一個留言:「German knuckles, West African banana cooked in Filipino style, Australian wine. It's awesome!」(德國豬手,菲律賓製法的西非香蕉,再加上澳洲的紅酒,真的是絕配!)這張照片,就是我在新認識的朋友家中作客的晚餐。

最近,我發現原來有幾位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屋苑,而我也開始在上班時段碰到他們。認識了其中一位同事讓我耳目一新:他皮膚褐色、喜歡剃光頭、操着流利英語、體格強健的年輕人,就姑且稱他為小謝罷。我和小謝真正的相識源於在碼頭的一杯啤酒開始(他邀請,我作客,典型香港外籍人的活動也)。

酒逢知己,在各自交流了一些背景資料後,我才發現他的經歷十分有趣:小謝出生在位於西非的象牙海岸(),當地操法語為主,故他擁有一口流利的法語,後來他又在法國待了一些年,再在有法國背景的投行裡擔任金融職位。另一方面則是他的香港背景:他娶了一名地道的香港太太,並且有了一個女兒。在科技大學完成了MBA學位,並在香港住了七年多。

酒後大家打成一片,小謝便邀請我和另一位同事到他家中作客,趁他的太太到外工幹時享受一下big boys club的滋味(當然他的小baby也跟我們在一起)。所以才會在文章首段的那張照片:他的菲傭用家鄉的手法,去泡製從西非而來的炸香蕉;我們也從德國餐廳外賣了豬手;而我也從家裡帶來一支2000年的澳洲佳釀來一同分享。在美酒佳餚之下,談興之高,直到深宵而不知也。

來自遠方的小謝自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我則覺得他有不少寶貴的素質值得我去學習:他心繫自己的祖國和非洲,帶着尋找商機以及貢獻故土的心情去留意非洲的發展。而小謝更加明白到自己對香港、法國和非洲的認識,從而去尋找一些顧問形式的發展機會,至此已經不用提及他有多聰明以及其對數字的敏感度。

小謝熱愛自己的家庭,他更以極為法式的想法,在香港這個匆忙的彈丸之地中去享受他的生活,留意身邊的一點一滴。例如:他從來都不會像本地人那樣緊張地排隊爭着上車上船,更可以在我們要趕車時的三分鐘路程,停下來為晴朗的天氣拍照。他更加會關心地致電給我,以確定我有準時上車,等等。

小謝對着歷史--尤其是有關殖民地對非洲的影響--有着自己的一套(其實這是我所帶起的話題罷了),而當中很多的見解都並不是我所熟悉的。例如:負責販賣黑奴的「壞人」並非只有白種人一邊,這是白人和本土中某些人士共同營運的勾當。另外,他講述他所認知有關販賣黑奴的情景:販賣者走進一條村內,便將村內最高大、強壯的男丁一律帶走,留下來的只剩下一批不是最頂尖的人。要儲蓄人才,又再需要幾代人的時間。而這種販賣黑奴的行為,對當時來說是一種生意,當英帝國當時宣佈停止黑奴貿易,雖然對個人人權上有即時的改進,但一下子有關的非洲國家便面臨經濟的問題,一時間難以尋找另外一項消費品替代黑奴的經濟價值。

還有就是目前非洲的情況,他了解到非洲土地上有不少珍貴的資源,如:水果、可可、咖啡、礦產等。但是,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卻因為信用關係,要跟歐羅掛鉤以維持穏定,但卻因為歐洲低迷的情況跟非洲新興國家迥異,以致非洲國家資金拮据(這情況跟港元掛鉤美元的後果相若,但香港經濟情況大致穏定得多)。

而非洲的人十分勤勞,在以往種種難關下都可以忍受,有堅強無比的忍耐力。再加上面對着困難的情況,窮則變,變則通,所以他們的創造力也一流。以上這些都是一些有趣而難得的見解,讓我看見了一個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世界。

這段短暫的日子,我們已經交換了無數話題:有關香港的樓市走向、香港的政治及時事、我在澳洲的日子、對於我們所從事的事業的前景、退休計畫、法國紅白酒的種種分辨、小謝那個在有生之年遊遍非洲五十多個國家的美夢、歷史、運動,等等。

最近最高興的,就是能夠認識到這樣的一位朋友!